点赞

对照政府工作报告,看气象部门如何作答?!

发布时间: 2021-03-10 发布来源:sxqxxh#陕西省气象学会

14
1197

来源:陕西省气象学会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既明确了2021年发展任务,又谋划了“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远阶段的发展蓝图。

无论是报告明确提出的“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切实做好洪涝干旱、森林草原火灾、地质灾害、地震等防御和气象服务”,还是“着力提升发展质量效益”“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等“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抑或“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等具体要求,都为今年乃至“十四五”气象工作指明了方向。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气象部门使命在肩。


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扎实做好气象服务

报告在“切实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高社会建设水平”部分提出,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切实做好洪涝干旱、森林草原火灾、地质灾害、地震等防御和气象服务。

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的殷切希望,也是气象工作的政治之责、核心之要和战略重点。气象部门将聚焦重大灾害、重点流域、重点地区做好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服务,进一步健全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体系,构筑气象灾害风险防范体系。尤其是强化顶层设计,深化部门联动,着力推进气象监测预警能力补短板和智能预报业务建设,建立基于智能预报、灾害风险等大数据的风险预警业务系统,努力提高暴雨、雷暴(雨)大风预警信号发布的提前量和准确率,完成全国122个市(县)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推动风险普查成果有效应用。

在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同时,还需切实提高气象服务供给对需求的适配性和针对性。记者获悉,今年气象部门将深入推进气象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气象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实施“气象+”赋能行动,促进气象服务在公众生产生活中发挥更大效益。气象部门还将举部门之力做好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北京冬奥会筹办等重大活动气象服务保障。

谋划好“十四五”气象发展——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做好发展顶层设计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十四五”时期又是乘势而上全面推进气象强国建设的第一个五年,站在新起点上,加强谋划“十四五”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和气象强国建设至关重要。

报告指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全文已提交大会审查,这是编制好气象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依据。

此前,中国气象局已制定印发《气象发展规划管理办法》,明确了“十四五”时期“两级三类”的气象规划体系——气象“十四五”总体规划和5项区域规划及17项专项规划编制,推动气象发展纳入国家专项规划,推进面向2035年的气象强国建设纲要编制。

中国气象局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为根本遵循,以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推进高水平气象现代化建设为主线,尽快完善相关规划,并组织做好与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的衔接:一方面,一以贯之开门问策、集思广益,充分吸收意见建议,反复讨论修改。另一方面,按照气象发展“十四五”规划体系,加快国家级气象专项规划编制,加强气象部门内国家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和省级规划间的衔接;把省级规划编制作为推动气象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全力推进省级气象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对标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十年磨一剑,全力实现关键核心领域重大突破

报告强调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完善科技项目和创新基地布局。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深入谋划推进“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改革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式,推广“揭榜挂帅”等机制。围绕加强基础研究和激发科研人员活力,提出落实扩大经费使用自主权政策,完善项目评审和人才评价机制,切实减轻科研人员不合理负担,以 “十年磨一剑”精神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从报告看出,科技创新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目标任务更明确、更细致。

作为科技型部门,气象部门将在新的一年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强化科技创新在气象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推进气象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从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层面,印发实施《中国气象科技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制定加强气象科技创新的工作方案,为“十四五”谋篇布局开好头、起好步。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增强科研机构和平台创新能力将步入改革“深水区”。中国气象局将按照系统思维,统筹优化学科布局和研发布局,加强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促进气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成看得见的“生产力”,从机制层面推进科技评价、科技成果汇交共享、科技成果转化。推进气象数值预报模式、多源观测资料再分析、智能预报预测、气象卫星遥感应用、气象观测装备等重点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实现气象科技自立自强。

气象卫星监测淮河濛洼蓄洪区周边水体。图/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助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

守护粮食安全底线,趋利避害助推乡村振兴

报告指出,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优良品种选育推广,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和质量。

粮食生产在很大程度上 “靠天吃饭”,守住农业“基本盘”,气象责无旁贷。


为促进粮食稳产增效,气象部门将持续密织监测站网,提升农业气象观测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深化卫星遥感资料等应用


延伸服务链条,持续做好关键农时服务,强化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重点区域气象保障服务


推进智慧农业气象服务能力建设,加强农业气象灾害影响预报与风险评估,提升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国内外大宗作物和重要农产品产量预报能力,试点开展农业种子生产气象保障服务

报告还提出,要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气象部门将充分发挥优势,趋利避害助力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赋能产业振兴,开展主产区大豆适宜种植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精细化区划,发挥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辐射带动产业发展的作用,发展农业保险气象服务。同时,挖掘气候红利,加强农村风能太阳能开发利用,打造国家气候标志品牌,探索乡村旅游服务,促进气候资源产业化。

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助力绿色发展——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科学支撑,

加强生态气象服务

报告在“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中提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以实际行动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应有贡献。

今年1月22日,中国气象局温室气体及碳中和监测评估中心运行,重点攻关温室气体及碳中和监测评估关键技术,研发综合天空地一体、标准化、长期和高精度的双向碳循环综合监测和评估方法,支撑城市碳收支的测量、报告、核查,打造温室气体及碳中和监测评估创新研究团队等。

今年,气象部门还将制定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方案和承载力脆弱区气候变化监测系统实施方案,参与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开展气候变化监测和适应对策研究;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开展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三个工作组报告政府评审等工作,支撑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围绕碳达峰与碳中和开展决策咨询;统筹国家气候观象台、大气本底站和野外科学试验基地建设,拓展气候变量观测,加强典型区域生态气象监测,构建温室气体观测网,提升气候变化监测能力;完善碳中和愿景风能太阳能监测预报体系,开展风能太阳能资源精细化评估和重大发电基础设施气象灾害风险评估。

此外,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气象部门将建立气象条件和极端气候事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估和预测业务,试点开展生态系统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加强省级典型生态系统和特色遥感能力建设,强化生态气象服务产品应用;加强重污染天气防治服务,强化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气象保障;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等提供有力服务保障。

冀东地区进行飞机垂直观测温室气体。图/中国气象网


服务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深入开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合作

报告提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有序推动重大项目合作,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共建“一带一路”为气象部门带来更多发展机遇。记者了解到,今年,针对共建“一带一路”中的气象服务需求,中国气象局加强统筹规划,做好顶层设计,深入开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合作,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强有力的服务保障。

新疆气象部门开展“中巴经济走廊”年轮气象、水文及环境等领域研究。图/中国气象网

1

完善国际合作平台

中国气象局将以进一步优化完善国际合作平台为动力,通过提供技术支持、设备援助,开展国际培训等,深化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气象合作

2

深化国际科技合作

以风云气象卫星服务为抓手,深化国际科技合作,推广数据应用平台、开展定制化卫星遥感国际服务和应急保障服务,推进与太平洋岛国、非洲国家、阿拉伯国家、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风云气象卫星国际应用上的合作

3

开展双边科技合作

以20余个全球或区域气象业务中心为支撑,深化与东盟、中亚等区域的气象合作,与重点国家开展双边科技合作,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平

4

发展气象服务联盟

以“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城市天气预报服务专网为发力点,发展气象服务联盟,针对需求研发服务产品,提升服务中欧班列、商贸物流等能力

5

贡献气象智慧和力量

以参加和组织国际会议为契机,深入参与世界气象组织、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台风委员会等国际组织治理活动,为共建“一带一路”贡献气象智慧和力量。





展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