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5月8日出席第七届智能制造国际会议时,做了《抓住新工业革命机遇 推动智能制造发展迈上新台阶》的主旨报告。报告全文如下。
连续七年参加这一智能制造国际会议,七年来,历届会议都在围绕智能制造的技术前沿、发展趋势、社会关切,进行思想交流、智慧碰撞,逐步发展成为与世界各国和地区增进共识、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首先,我谨代表工业和信息化部,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智能制造发展的各位嘉宾表示衷心的感谢!借此机会,我讲三个方面的情况,与大家作个交流。
一、智能制造代表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方向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深入,制造业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智能制造作为重要方向,正在不断突破新技术、催生新业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首先,智能制造是世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大趋势。美国继2012年提出《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后,今年发布了《美国先进制造业领导力战略》;德国在实施“工业4.0”的基础上,新出台了《国家工业战略2030》;日本提出《机器人新战略》和“社会5.0战略”,加紧在智能制造领域进行战略布局。面对历史机遇,中国也在积极推进智能制造。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综观各国发展战略,实施方式虽有差异,但目标方向基本相同,根本在于试图大幅度提高制造业的效率、效益,可谓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其次,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经过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制造业大国,但总体来看依然大而不强、强而不精,整体发展质量不高。近年来,中国经济下行压力逐步加大,GDP增速从2010年的10.3%降到去年的6.6%。出现这种变化,一方面是由于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规律性现象,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新旧动能转换滞后。要改变这一局面,就必须依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当前,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结合不仅为传统生产要素赋能,同时也打破了劳动力、资本、土地等有限供给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为产业持续升级、转型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
再次,智能制造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2015年以来,中国聚焦制造业关键环节,积极推进智能制造。通过不断探索、反复试错,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有效促进了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四年来共遴选305个试点示范项目,覆盖31个省区市、92个行业中类。初步摸底,这些项目智能化改造后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7.6%,运营成本降低21.2%。二是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模式。如服装、家居等领域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式,航空、汽车等领域的网络化协同设计模式,电力装备、工程机械等领域的远程运维模式等,并复制推广3200多个项目,推动了企业生产方式转变、制造服务化转型。三是各地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区域发展路径。如江苏、广东等地,针对企业“想改不会改、想投不敢投”的顾虑,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聘请第三方机构为企业“把脉会诊”,帮助企业转型;又如浙江新昌依托本地服务商,对100多家中小轴承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平均设备利用率由58.7%提高到80%以上。
此外,智能制造带动了新兴产业的加速发展,如中国连续5年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第一大应用市场,3D打印近4年平均增速超过30%。实践证明,智能制造是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不可或缺的有效抓手。
二、智能制造面临着新机遇新挑战
智能制造是一项系统工程,内容复杂而庞大,没有前例可循,不仅涉及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应用等多个环节,而且涵盖商业模式变革等众多内容。推进智能制造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多重因素。从全球范围看,智能制造面临着新机遇新挑战。
一是新兴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智能制造注入了新动力。当前,人工智能、5G通信、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实现了多点革命性的突破,并加速融入到智能制造中,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如人工智能基于大数据和算法,通过机器学习、人机交互等先进技术,优化生产流程,实现了效率的大幅度提升。某机构利用深度学习模型替代传统机理模型后,使汽车风阻系数的仿真计算时间从1天降到了1/4秒;又如5G通信将为物与物之间的连接提供新的网络基础设施,助力实现跨车间、跨企业、跨区域的高性能实时连接,从而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和灵活性;再比如,互联网突破了地域、组织、技术的界限,整合了产学研用等优势资源,形成了创新资源配置国际化、响应市场需求快速化、整体运行高效化的协同创新平台。
二是开放合作的纵深拓展为智能制造开辟了新空间。随着全球分工的日益深化,制造业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跨境整合加速,国家间、企业间的国际合作已是大势所趋。从近年来的实践来看,标准先行已成为各国智能制造国际合作的重心,如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与德国工业4.0平台合作成立了物联网/CPS工作组,制定了针对标准化和测试床的合作路线图。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为统筹协调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去年专门成立了智能制造系统委员会(IEC/SyC SM)。中国与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建立了双边、多边对话机制,在标准体系架构、标准路线图制定、标准互认、产业园区和培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集思广益,尽施所长,惠及各方。开放合作的不断拓展加快了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三是互联共享的制造模式为智能制造带来了新挑战。智能制造已经成为新兴技术应用的重要载体,推动传统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发生系统性、整体性变革。伴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智能制造发展面临着新挑战。比如:网络安全防护能力较弱。近年来,随着勒索病毒不断演进升级,制造业的工业控制系统成为攻击的重点目标。去年12月,位于美国洛杉矶奥林匹克印刷厂的生产服务器遭到勒索病毒攻击,引发了印刷系统瘫痪,导致《华尔街日报》等众多主流报纸发行被迫延迟,为工业信息安全敲响了警钟。服务能力有待加强。一方面公共性、开放性行业服务平台短缺,细分行业解决方案供应商严重缺乏,中小企业的转型需求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一些产业急需的基础性、共性技术缺乏布局,如工业设备通信接口难以互通,导致了设备系统底层数据的解析和控制存在较大问题。人才体系不健全。传统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单独分科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及企业内部制造与信息化独立的人才使用体系,导致了既懂工业又懂信息化的综合性人才十分匮乏。加上相对封闭、垂直、孤立的创新应用体系,大多企业需要“从零开始”,自建团队。这些问题如不解决,势必会影响甚至制约智能制造的健康发展。
三、抓好产业生态体系建设成为加快推进智能制造的根本途径
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实践,大家对智能制造发展形成了共识。智能制造并不是某一项或某几项技术的简单组合,而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的有机融合,是装备、软件、网络、标准等相关要素的系统集成,是供给主体、应用主体、消费主体网络化、平台化协同的合作生态。要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必须从抓好生态体系建设上下功夫。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应用牵引、创新驱动、基础支撑、开放合作”的基本思路,着力构建一个基础设施完善、标准统一规范、人才供给充足、政策环境良好、企业互利共赢的智能制造生态体系,打造两化融合升级版。
一是着力健全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是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石,各国都高度重视。我们将继续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抓紧制定出台网络、平台、安全等重点领域的指导性文件。同时持续推进网络安全建设,强化工业主机安全防护,提升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加快推进工业信息安全监测预警能力建设。
二是着力构建标准体系。完善的标准体系是推进智能制造的重要支撑。针对数据集成、互联共享等关键技术标准和细分行业应用标准供给不足的问题,继续开展应用标准的制定和试验验证,力争到2020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三是着力促进行业应用。加快建设一批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管理咨询、知识共享、供应链协同等服务。进一步摸清各细分行业的发展需求,明确个性化实施路径,引导社会资源向智能制造领域集聚。组织开展智能制造成熟度评估,发展壮大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加快成熟的经验模式向同行业同类型企业复制推广。
四是着力加强人才培养。人才队伍是实施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础。未来我们将积极探索建立智能制造人才实训基地,在培养复合型人才和跨学科人才上下功夫,通过持续努力,逐步形成一支懂制造、懂信息技术、懂管理的专业化人才队伍。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要深化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前沿领域合作,打造全方位的互联互通。世界各国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愿望相通,发展实体经济的利益相连。我们将欢迎更多的国家、企业深入参与到中国智能制造的推进过程中来,共同分享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机遇,共同谱写全球智能制造发展新篇章。
我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今天的会议一定会凝聚更多共识,取得更多成果。最后,预祝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