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小板”一词由美国麻省总医院病理学家James Wright于1910提出,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围绕血小板功能开发出的一系列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嘧达莫、西洛他唑等,它们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抗血小板治疗是缺血性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的重要环节,可以减少卒中的复发,从而降低卒中患者的死亡和致残风险。针对不同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类型,不同的抗血小板药物在预防卒中复发的疗效、以及出血风险是否有所不同?什么样类型的患者适合单抗治疗?什么样类型的患者适合双抗治疗?
本期话题《研究新进展,治疗新历程-缺血性卒中抗血小板治疗策略》,由来自北京天坛医院董可辉教授为您讲述抗血小板药物在缺血性卒中领域的临床应用。
详细内容请进入“空中课堂”观看,扫描或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进入。您也可以点击“查看原文”进入视频页面。
您也可以通过“中国卒中学会”微信公众号上“继教平台”板块进入“STICH项目”专栏观看由国内众多知名专家录制的“空中课堂”视频,内容丰富多彩。